
2025年6月14日,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传来重大突破——经“和福一号”商用重水堆辐照生产的钇-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,并通过严格检测,标志着我国正式掌握商用堆规模化生产钇-90技术,打破该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。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,更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精准治疗新希望。
钇-90玻璃微球被誉为肝癌介入治疗的“精准核武器”。其核心原理在于,通过将稳定同位素钇-89置于核反应堆中吸收中子,转化为具有放射性的钇-90,再封装于直径仅20-30微米的玻璃微球中。治疗时,医生通过血管介入手段将微球精准输送至肝脏肿瘤供血动脉,微球释放的β射线穿透距离仅2.5毫米,可集中于肿瘤内部实施“内爆式”打击,同时避免对正常肝组织造成损伤。相比传统体外放疗,该技术辐射剂量提升3-5倍,辐射范围缩小90%以上,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,尤其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。
此次技术突破的背后,是秦山核电商用重水堆的独特优势。该堆型中子通量高、堆芯活化区大、运行稳定性强,可实现辐照靶件的高效装卸与精准控制。中核集团联合上海核工院、中核北方等科研团队,攻克了靶件设计、堆内辐照参数优化、微球封装工艺等关键技术,确保钇-90比活度等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经检测,首批出堆的钇-90玻璃微球各项参数均满足临床需求,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从原料制备到产品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。
展开剩余41%这一突破的战略意义深远。长期以来,我国医用同位素超80%依赖进口,钇-90等短半衰期同位素供应长期受制于人。秦山核电的国产化生产不仅将降低治疗成本,更可保障供应链稳定。目前,该基地正联合颐核医疗、江锦科技等企业,在浙江海盐构建“同位素研制-药物研发-临床应用”全链条体系,未来产能有望覆盖国内需求。此外,“和福一号”还将承担镥-177、锶-89等多种紧缺医用同位素的生产任务,推动我国核医学产业迈向自主可控。
业内专家指出,钇-90的国产化是核技术应用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的里程碑。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,该疗法有望拓展至结直肠癌肝转移、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领域,惠及更多患者。中核集团表示,将以此为契机,加速推动核医学装备、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协同创新,为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注入核动力。这场由科技驱动的医疗变革,正为万千生命点亮希望之光。
发布于:河北省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